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

斯里蘭卡旅遊 第四天(3)

第04天 香料園 / 印度式芳香按摩 / 肯迪KANDY植物園 / 斯里蘭卡傳統舞蹈 / 佛牙寺禮佛

中午到飯店用過餐、盥洗完後,我們前往肯迪(Kandy)市郊的帕拉迪尼亞(Peradeniya)參觀南亞最大的植物園。

Royal Botanic Garden, Peradeniya 帕拉迪尼亞皇家植物園

在以前帕拉迪尼亞Mahaweli河畔的這塊土地原本是肯迪國王的果園,大約西元1821年英國人佔領肯迪之後的六年,這裡就改建為皇家植物園(英國人很喜歡在殖民地風景天候不錯的地方蓋皇家植物園,南非、紐西蘭的團都常有這樣的行程安排);現在還可以在花園的南側看到一些土丘與壕溝,還有一些老的芒果樹與廢棄的僧侶院。

原先的皇家花園是建在可倫坡附近的Kew(又叫Slave Island),由荷蘭人所建造。在1821年Mr. Alexander Moon才將它遷移過來這裡,Alexander不但出書介紹斯里蘭卡的原生植物,還製作許多的植物標本,並著手開始繪出一系列斯里蘭卡的植物,這些手繪本現在成了花園的珍藏。他死後,這個花園的發展停滯了20多年,勉強靠著賣些咖啡與椰子來維持營運的經費。直到1844年才由巴西的探險家兼植物學家Mr. George Gardner重新修建完成,Garden先生遊歷遍及英國的所有殖民地,現在花園內立有一個Garden先生的紀念碑。現在花園的規模大約擁有2000多種植物、佔地147英畝、海拔約500公尺高。

由於時間的關係所以我們只參觀了植物園中心的一小圈,外圍的蝙蝠林、藥用植物、香料園、教學園、森林就沒有去參觀。

「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(Jackfruit)」菠蘿蜜
跟我們在東台灣常見到的麵包樹是同一屬的植物,不過這一種是斯里蘭卡與印度原生的品種。樹種下去大約三年就可以結果實;既使是小樹,長成的果實直徑也都有25公分以上。在東南亞有些商店會販賣乾燥後的果實切片,它的樹幹在印尼與菲律賓製作成樂器。

「Dendrocalamus giganteus (giant bamboo of Malacca)」麻六甲巨竹
這種是竹子中最粗狀的一個品種,大約是西元1856年引進的;最粗的直徑有30公分、高約30公尺。每年大約六、七月間下雨過後會從土裡冒出竹筍,只要一天就可以長1英呎,這種速度在竹子中還算慢的。大部份的植物卻只有頂端的分生組織在生長,竹子因為枝幹有分節,所以每節都在生長,速度當然快。

接著我們來到池塘邊,並順著河岸往北走。路兩側開滿了花,並有一叢叢爭先鬥綠的灌木,這些很多都是從歐、美、非洲、東南亞引進栽種的。



「Ficus Benjamina (Giant Java Fig Tree)」榕樹

這是原生於馬來西亞的樹種,於1861年引進斯里蘭卡,這株已經超過100歲了,它的根與莖葉涵蓋有面積2500平方公尺之廣。這種樹的特色就是涵蓋的面積很廣,因為它的莖葉對光的刺激很敏感,所以會一直向外擴展尋求最好的光照;並且會有垂直的莖枝生長下來作為枝幹的支撐,所以又叫weeping fig(垂淚的榕樹)。這在澳洲與東南亞的公園、住家內常見到栽種的行道樹,一方面可以提供遮蔭乘涼的處所,另一方面這種樹對於生長環境也不會挑剔,而且美國太空總署(NASA)研究發現,這種樹可以過濾掉空氣中的毒素。


這裡有兩排花枝招展的松樹,沿著草皮旁的小徑,將顧客引領到國立的植物標本收藏館。


「Lodoicea Sechellarum (Coco de mer/double coconut)」兩瓣椰子樹

與椰子樹一樣同屬於棕櫚科的植物,原產地是南亞的塞席爾群島(Seychelles),與椰子樹不同的是葉子呈寬闊扇形,結的果實也比椰子大的多,像個鋼砲一樣。果實成熟後下方會對分成兩瓣, 就好像人的屁股一樣,所以又叫double coconut。

種在這裡的兩瓣椰子樹大約有30多年的歷史,即使在原產地塞席爾群島,這種棕櫚樹產量也不多,只有一兩個小島看得到,現在已經列為保育類的植物,非常珍貴(難怪園方在果實上編號清點)。因為這種樹生長十分緩慢,每年大概只長一片棕櫚葉,結的核果大約要7-10年才會成熟;若是種子種下去,也要1-2年的時間才會發芽。最高可以長到30公尺高,不過大約要花上百年的時間。

在還沒有引進這種植物時,就可以在斯里蘭卡或馬爾地夫的海邊見到漂流過來成熟的果實,最初見到的水手覺得這種椰子長得十分特別,就像脫離身體的女性臀部,連連稱奇。

這是中央的圓形廣場,圓形草地四周種了各種不同的樹木,其中最嬌貴的可能要算是畫面中間棕櫚道右側的那一群。因為自從1875年英國的威爾斯(Wales)王子在那裡種了一顆菩提樹(Ficus religiosa)之後,每當有達官或各國政要參訪時,都會在那裡種上一棵樹,其中還有中共國家主席種的樹,園方可得煞費苦心照顧,直到他們下次再來參訪呢。

「Agathis robusta (Queensland Kauri)」澳洲貝殼杉

這裡有一群樹幹筆直平滑的杉木,最粗的一株大概可以讓三個成年人合抱一圈。這種杉木原產於澳洲昆士蘭,它可以長到30-40公尺高,特徵就是樹皮十分平滑。授粉之後,大約要兩年的時間核果才會成熟,所以繁殖並不容易;澳洲自從歐洲人進入後,較為粗狀的貝殼杉也不多見了。


Palm 棕櫚樹

在園區可以看到非常多不同品種的棕櫚樹,有本地原生的、也有國外引進的,很多都已經種植很久了,所以都有驚人的高度。像照片這樣細細的枝幹上面一叢叢的棕櫚葉,就像是在放風箏。此外很多路兩旁也呈現排列整齊的棕櫚大道。棕櫚樹與椰子樹在南亞與東南亞是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,除了食用,還可以拿來蓋房子、建屋頂、造紙…等等。有人統計過大概有800種以上的用途。

接近入口處有一些人工塑型的歐式花園與日式花園,花園中有搭起的棚架讓攀藤類的植物上去, 還有團團的花圈與花埔,樹木也依照人們的要求修剪成特殊的形狀;這種井井有序刻意安排的感覺與週遭相比較,又是另一番風味。


這棟有蝴蝶翅膀的建築物是蘭花館,裡面會除了蘭花之外還會定期更換一些盆栽植物。

約略逛完了植物園,我們雖然不能像植物學家一樣去細分植物的品種,但是也把幾個「園區之最」也看了一下,再複習一次:果實最大的--菠蘿蜜,果實最重的--兩瓣椰子,最高的-- 棕櫚樹,最廣的--榕樹,長最快的樹--竹子,長最慢的樹--兩瓣椰子樹,最直的--杉木。總之,來到植物園總不能讓人笑說「每天都在吃,卻不知道蔬菜水果長什麼樣子!」 記幾個園區之最回去,也好跟別人說嘴。

沒有留言: